天籁音乐艺考七夕(天籁艺术学校校考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天籁音乐艺考七夕,以及天籁艺术学校校考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天籁音乐艺考七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籁艺术学校校考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南唐后主李煜为何宠爱大小周后?
古代皇帝大凡宠爱某位妃子,除了此妃确实国色天香以外,更兼有其他女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或者天生异禀,或者后天加工得以改造,否则大众情人皇帝流连于花丛之中,极易迷了双眼,自己都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比如晋武帝司马炎就发明了羊车召幸法,很不负责任的把自己的性伙伴选择权交给温顺的四脚动物来完成,而做为宫中的嫔妃则非常凄惨可怜,一生中最大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一个男人身上,害得宫女们插竹叶,洒盐水,把这头畜牲当做月老礼拜。而楚灵王喜欢瘦骨嶙峋的骨感美人,宫女们都拼了命似的减肥,以饥饿疗法来期待君王宠爱,结果却活活饿死了一大批美人。 史上著名红颜祸水比如妲己、赵飞燕和杨贵妃等等,除了长得花容月貌国色天香之外,她们获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她们都是那个朝代里独步天下的艺术家,有的天生是舞蹈家,有的还是舞蹈加高难度的杂技艺人和音乐舞美设计师,可见在古代,仅有漂亮的脸蛋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绝活,否则皇帝们的审美视角是很容易疲劳的,这一疲劳所产生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轻者被打入冷宫,重者可能会被其他竞争对手致于死地而香消玉殒,古代宫女们的遭遇何其不幸也。 南唐后主李煜之所以宠爱大小周后,皆因为大小周后太出众了,除了姿色皆为女人中的极品以外,大小周后都具备了让这位史上著名才子皇帝心痒难禁的地方,尤其是其前任皇后大周。大周的姓名已不可考,但其小字娥皇大概是不会错的,周娥皇和李煜是少年结发夫妻,又是李煜他老爸做的媒,而娥皇在嫁给李煜那一年,已经十九岁了,比李煜还大一岁,熟女遇上才子,这锅饭要多香有多香,何况周娥皇色艺双绝。《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大周是一个有文化有品味的女人,不仅舞跳得好,而且琵琶弹得那叫一个绝呀!大周后的琵琶精通到了什么地步?一曲旷古未闻的天籁之音后,听得李煜他老爸流着哈拉子只个劲后悔,如此绝代佳人居然便宜了同样风流的儿子,老爸只得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烧槽琵琶赠送给了儿媳妇,这把烧槽琵琶史上大大有名,此琵琶又叫焦桐琵琶亦为焦尾琴,传说乃东汉末的硕儒蔡邕所制,此琴音色优美,世之罕见,因琴尾还有一块烧焦的部分,故又称焦尾。 李煜爱恋周娥皇,首先是因为其“有国色”,其次是因为周娥皇为优秀舞蹈演员和琵琶弹奏家,据此大周还不足以让李煜行“专宠之房”,大周后还有一大特长,史载其“至于采戏奕棋,靡不妙绝。”棋下得好,那是需要兰心惠质的,纹枰之争,周娥皇不在李煜之下。至于采戏是何意?采戏是百赌之技,大周是此中高手,几乎类似周润发那样的赌神角色,只是不知那时是掷骰子还是投壶之类?大周后在李煜眼里已经从熟女变成超女了,对于李煜这样一个“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的才子和皇族子弟来说,大周后的这些含金量很重品味高雅的技艺,在李煜吟诗作词风雅之后足以陪伴其嬉戏玩乐了,还有更让这位风流才子惊喜的绝技呢,大周后简直何似人间有,只怕天上也无。 一次赏雪夜宴之后,双脸微红的周后不胜娇羞的举杯邀请李煜跳舞,李煜调笑道:“此昔又没有什么好曲,除非你能谱得一曲?”周后才情勃发,举笔谱曲,一气呵成,此曲果然优美动人,李煜只好信守诺言为妻子的新曲伴舞,这首曲子因此得名《邀醉舞破》。除此曲之外,周后还为李煜做过一支《恨来迟曲》,瞧瞧这对才子佳人的诗情画意,当真让人眼红。李煜也投挑报李,专为周后写了许多动人的诗词如《一斛珠》、《浣溪纱》、《玉楼春》、《子夜歌》等等。周娥皇最突出的贡献是挽救了盛唐时已经绝迹的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这部大曲在流传过程中多了发生了许多变异,即使专业乐工也束手无策。周娥皇呕心沥血认真钻研,用她的智慧和才气终于使这部大曲得以重见天日。从熟女到超女再到才女,大周后不享受三千宠爱于一身天理都难容啊。 有才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位绝代佳人还深谙养颜美容之道,独创了“高髻纤裳”“首翘鬓�\”等妆容,这些美的发明让李煜天天都能感受到新奇,娥皇真是把男人的心理研究到家了。周娥皇不是比李煜大一岁吗?为了使 郎君不至于审美疲劳,自己不至于容颜易逝,周娥皇变着花样天天给李煜一份好模样,以此尽显自己的绝世美色与曼妙身姿,大周后所创立的妆容,宫内外的女子都竞相效仿。从熟女到超女,再到才女直至最后非同一般的妖女,风流皇帝李煜当然被迷得神魂颠倒,尽顾着写词赞美这位绝代佳人了。皇帝小李须眉不让巾帼,也变着法子得取悦周娥皇,李煜每到春天来临,就将殿上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装成隔�c,密插各种花枝,称之为“锦洞天”;令宫里的妃嫔,都绾高髻,鬓上插满鲜花,然后与大周在锦洞天内饮酒作乐,什么国事?什么他老子给他留下的江山都扔在芙蓉帐外了。 可惜天妒红颜,大周后在为李煜生下三个儿子后,才子佳人情投意合了十年,大周后染疾而亡。关于周娥皇的死版本众多,一说大周后是因为李煜和妹妹小周后偷情被气死了。二是他们夫妻俩最钟爱的儿子仲宣早早夭折,大周后伤心过度而死。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美人尤其是具有绝佳才情的美人一般命都不长,大周后也无例外。就在大周患病的同时,小周后乘虚而入,小姨子和姐夫缠绵上了,大周后死得这一年,小周后才十五岁,嫩女加上偷情的刺激想必更让李煜难以把持,但总的来说,偷情归偷情,李煜对于病中的大周后的照料和牵挂还是无微不至的,更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伤心词句,这样做其实非常符合李煜多情伤离别的词人性格。 小周后史上没有留下姓名,但其无疑同样遗传了周家女性美丽漂亮的基因,也因为她更年青,更娇艳,再加上李煜对大周后的思念,爱屋及乌,所以对小周后更是百般宠溺,在大周后丧期满后,李煜迫不及待的迎娶了小周后,尽管当时祝贺的文人雅士诗词中调侃其早已偷尝了禁果,但李煜也并不为忤。小周后没有大周后那样冠绝一时的多面才情,但一样貌美聪颖。史传小周后喜爱身着青碧之衣,那样的粉面桃腮经深深浅浅的青绿映衬,尤其显得小周后楚楚动人和我见犹怜,宫女们见小周后如此风仪,自然纷纷效仿,以穿碧绿衣衫为风尚,某次一位宫女忘了取昨日已染青衣,经一夜露水浸染,绿色分外鲜嫩,自此,南唐宫廷便以露染碧,成了风靡全国的时尚,李大才子和小周后为这种青绿绢丝还起了脍炙人口的名字,叫做“天水碧”。 沉缅于风花雪月之中,总是在逃避国家责任和社会矛盾之中的风流才子李煜,在他的穷奢极欲下,短命的南唐已经成为了虎视眈眈的宋太祖口中的肥肉,老天似乎是为了平衡,给了李煜“千古词帝”的桂冠,却不能佑护他保全乱世中的国家,似乎李煜所有的才情都已经倾注于他的传世诗词之中,假如他哪怕把十分之一的才华用于治国,南唐可能就不会成为北宋侵吞的对象,而他自己更不会成为亡国之奴。史载公元975年,后主肉袒以降,成为了大宋王朝的阶下囚。 小周后此后的命运可想而知,宋太宗赵光义早就垂涎小周后的美色,每次命令命妇们参见皇后的时候就要把小周后留下,一留好几天,小周后每次回府后总是放声大哭,除了大骂李煜无能,甘当缩头乌龟以外只有以泪洗脸,而李煜在每次长叹短吁之后,就只能把所有的怨气和痛苦发泄在诗词之中,终于在其四十二岁那年的七夕之夜,李煜国仇家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追忆让他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虞美人》,词中对故国的哀思让心狠手辣的宋太宗动了杀心,李煜死于一种叫做“牵机药”的毒药之下,而小周后因不甘于宋太宗淫乐,拒绝入宫而自杀身亡,一缕香魂亦陪伴李煜于九泉之下,小周亦可称之为“烈女”了。 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在古代大多以悲剧形式结局,所谓有得必有失,在历史的显微镜下这种悲剧更是无限被放大。大小周后无疑激发了李煜更多的创作才情,但也正是大小周后的无限曼妙而使李煜堕入温柔乡里难以自拔,除了才华横溢的文学艺术细胞更加活跃以外,而于治国平天下则一天较之一天孱弱和无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更象是一种劫数。而李煜文学词章成就最高的阶段恰是在他亡国之后,真可谓“家国不幸词家幸”了。后人郭磨在《南唐杂咏》里这样评价李煜:“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附:《虞美人》和《浪淘沙》: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岁。她在文史记载中,确是个多情而贤慧的女人,因为古代帝王们,多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很少能将全部灵魂寄托在一个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变迁其爱情,而表现于文学的,周后之能得到一个多情帝王的专宠,且使将爱情流露于文学,当然她是一个资质佳惠,美艳多才的女子了。 据陆游《南唐书》载: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亲)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 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这就是后主作词的原动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迷恋周后的情感,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写托出来。请读他的《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穑�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写了出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多烂漫,多么娇柔的儿女姿态,以现代眼光看,固然不足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那就够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动了后主的词笔,后主的词笔,介绍了多情的周后给千古瞻仰,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了。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人们身边的。当后主二十八岁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周后终被秋风吹去了,其时,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且将投井以殉,赖救之获免。又自制诔词数千言,皆极酸楚。 对后主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后来将她葬于懿陵,谥号昭惠,从下面词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时的心情。请看下面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艳的词,死后又影响后主做感伤悲切的词,这种功绩,是后人应该感谢她的。 自古文人与美人,是结着不解缘的;几多伟大文艺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为题材,为背景的。《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和“金陵十二副钗”都是绝代佳人。 的确,美人的魔力,足以感应文人的心灵,而使之写出血和泪的文学来。后主不会做皇帝,而无意中做了词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们之上,谁说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诗中李太白,词中李后主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语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番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关于天籁音乐艺考七夕和天籁艺术学校校考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天籁音乐艺考七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天籁艺术学校校考班、天籁音乐艺考七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